本报讯 (丁卫明 记者徐 风)日前,中国计量大学与贵州省黔南州质监局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协议签署后的第一个合作项目,中国计量大学首期黔南州质监人才培训班将于下月举办。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是“十三五”国家脱贫攻坚计划重点支持的民族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黔南州质监局在黔南州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州和城镇化,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技术能力和人才队伍无法满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问题。
为充分发挥中国计量大学在质检理论和业务领域方面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双方决定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共同促进黔南州质监事业发展,助力黔南州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战略合作协议书就信息交流、合作研究、人才交流培训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约定。按照协议约定,中国计量大学将在黔南州质监人才培养、技术机构能力提升、州产品质量检测园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协助黔南局做好“都匀毛尖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地理标志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黔南州质监局将产品质量检测园作为中国计量大学的实训基地,并为计量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提供挂职锻炼机会。
贵州自主研制的“鹞鹰”
外贸民用无人机成功首飞
本报讯 (记者刘 艳)日前,由中航工业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的第一架“鹞鹰”外贸民用无人机成功首飞,该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民用遥感无人机,首飞成功意味着今后中国超过一半的无人机都将贴上贵州制造的标签。
据介绍,“鹞鹰”外贸民用机是针对国外用户需求研制的一款中空、低速、长航时多用途无人机。该款无人机装载有光电和雷达侦察设备,具备影像和图像侦察和监视、信号侦测干扰以及实时打击等多种用途和能力。
与普通的消费型航拍无人机相比,由于采用了轮式起降技术,“鹞鹰”无人机空中飞行时间较普通的消费型航拍无人机成几何级数增加,续航时间超过16小时,加上拥有100公斤的挂载能力,绝非功能单一的航拍器材所能比。
此外,“鹞鹰”民用无人机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在获取高精度雷达图像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突破。该机在天气好,能见度高的情况下,利用数码相机和电视摄像头可在500米高度近距离获取地面和海面信息,而在多云等能见度差的天气情况下,又可在7000米以上的高空利用先进雷达远距离采集图像信息,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监控和监测。
中国南车加快建设西南地区
最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本报讯 (张 东)近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的中国南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工程有了最新进展,园区办公楼、理化科技楼等“大脑”部分工程主体封顶,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该项目不仅是中国南车布局西南的首个轨道交通产业园,也是该公司未来在西南地区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生产、维修、研发基地。
该项目紧邻成渝铁路石板滩火车站。项目总投资约50.7亿元,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该产业园将以全面解决方案为运营思路,将建设城际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空轨列车研发、组装与维保;高速动车组、铁路机车与铁路客车高级修保;轨道车辆及衍生产业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与检修;新材料生产和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项目。由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成都南车电机有限公司及相关配套企业先期入驻经营。
据了解,该产业园一期将以轨道交通装备整车组装与维保及关键系统零部件业务为主。项目达产后,年可组装城际动车组320辆、城轨地铁车辆组装与维保300辆、现代有轨电车组装与维保180节;年检修动车组(含城际和高速)高级修100组、大修机车250台、年检修客车800辆。
第九届中国生物产业
大会将在武汉召开
本报讯 (记者丁 莹)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生物产业引领转型”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中国光谷’国际生物健康产业博览会”将于7月5日~7日在湖北武汉召开。
此次博览会将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BIOLAKE)为纽带,结合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情况,为国内外从事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研发机构、企业、人才创业团队搭建政策研讨、学术交流、产品展示、项目合作、融投资对接的综合性平台,推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大会将进一步突出“市场化、国际化、重科普、强实效”的办会理念,举办包括高层论坛、主题论坛、展览、创新成果发布及转化、项目投融资路演等活动。此外,大会将设置14个介绍最新生物医药与器械临床应用等内容的专业细分论坛和3万平方米展台,展示生物医药、精准诊疗、生物医学材料、医疗器械、智慧医疗、分子育种等高精尖领域的展览。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是我国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品牌盛会,从2007年起已经举办了8届。
